目前,我们通常参考的期刊分区有两种:

1、汤森路透公司制定的JCR分区(原来是汤森路透,后来易主科睿唯安),一般简称为「JCR 分区」即JCR(Journal Citation Reports)

2、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制定的JCR分区,一般简称为「中科院分区」。

这两种分区方式均基于 SCI 收录期刊影响因子基础之上进行分区的。

什么要对SCI进行分区,JCR 分区和中科院分区又有什么区别呢?

SCI为什么要分区?

关于上述问题,就要从影响因子来说了。

JCR分区主要是根据期刊的IF(影响因子)来进行划分,将学科期刊按照IF的高低分为四个区,每个区包含该领域期刊总数的25%。这种划分方式旨在反映期刊的影响力和学术水平。

那么,只要是某领域1区的期刊,就是该领域的顶级刊物,直观反映该刊在领域内的水准和大致排位。

汤森路透分区

首先给大家介绍的是汤森路透JCR分区。汤森路透每年出版一本《期刊引用报告》(Journal Citation Reports,简称JCR)。JCR对86000多种SCI期刊的影响因子(Impact Factor)等指数加以统计。

JCR将收录期刊分为176个不同学科类别。每个学科分类按期刊的影响因子高低,平均分为Q1、Q2、Q3和Q4四个区:

✅影响因子前25%(含25%)期刊划分为Q1区;

✅影响因子前25%~50% 为Q2区;

✅影响因子前50%~75% 为Q3区;

✅影响因子75%之后为Q4区。

中科院分区

中科院分区的方法则更注重期刊的综合质量和发展趋势,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估。具体来说,中科院分区将学科期刊分为核心区和扩展区,并根据具体学科领域的发展情况和期刊的综合质量,对各个区的期刊进行动态调整。

每个学科分类按照期刊的3年平均影响因子高低,分为4四个区:

✅影响因子前5% 为该类1 区;

✅影响因子前6% ~ 20% 为2 区;

✅影响因子前21% ~ 50% 为3 区;

✅影响因子后50%为4区。

显然在中科院的分区中,1区和2区杂志很少,杂志质量相对也高,基本都是本领域的顶级期刊。中科院分区中四个区的期刊数量是从1区到4区呈金字塔状分布。

此外,JCR分区和中科院分区在学科划分、指标值等方面也存在差异。例如,JCR分区没有设大类学科,只有176个具体学科,而中科院分区则包括大类和小类学科;JCR分区按照当期(1年)的IF划分,中科院分区则按照发表前3年的平均IF值划分。

总的来说,JCR分区和中科院分区都是为了更好地评估和利用学科期刊资源,但在具体操作和划分标准上有所不同。在实际应用中,可以根据研究领域和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分区方法。